笔者目前正在新疆参加“2012全国网络媒体新疆行”活动,有当地天山网记者问我来这儿之后的感受,因为我这是第一次来。什么感受呢?说实话,比较复杂。很多人没来过新疆,但都能通过媒体报道、影视、书籍等资料来了解,我也是这样了解的。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个复杂的地方,它有着曲折的历史,那么也必然有复杂的现实。这次新疆之旅,新疆现实的复杂是随处可见的,这种复杂有时让人感到几分熟悉,但更多的是因陌生而引起的新奇感。而如果你对新疆的历史与社会现状感兴趣,那么,新疆之旅,恰恰是对这一问题的实例解答。
首先,新疆虽然地处大西部,而且是多民族共处,但它给人的印象绝不是太陌生,而是似曾相识。且有曲折历史的新疆,早已走上了现代化之路。在这里的都市中,处处是现代化的生活,像我刚走过的乌鲁木齐、石河子、吐鲁番等等,像内地许多城市一样,一眼看去,处处是高楼大厦、汽车、时尚男女,以及各种商铺,不乏国内及国际名牌。种种现代化生活的气息,让你并不认为这里离内地多么遥远。
更重要的是,这里居住的来自五湖四海的人,会让你听到很多乡音,遇到很多老乡,吃到各地的菜肴,身处熟悉的人文环境之中,让你感到亲切。来自全国五湖四海的人,他们大多是新疆兵团的职工,有些也是早年支边过来的。他们从五十年代来到这里落户,已经经历过三代人了,或者四代。这里在他们之间流传一句话:“献了青春献终生,献了终生献子孙。”这的确是很多人真实的写照,我遇到很多人都是这样的,他们从全国来到这里,在此扎根繁衍,在“屯垦戍边”的号召下,硬是从“山东人”、“河北人”、“湖南人”、“江苏人”、“四川人”等等,变成了“新疆人”,开辟了这片原本陌生荒芜的土地,并守卫它。我问他们是否常经常回家看看,老家还有什么人,他们有的还有兄弟姊妹,有的还有侄孙辈,有时还经常回去看看。但谈起来的时候,他们的语调并没有显示出他们是新疆的“外省人”,而是对自己在新疆生活的认可与归属感,他们自己已经是地道的新疆人了。
而又是因为他们来自五湖四海,促使这里生长出了一种多元的移民文化。在石河子市流传着诗人艾青的一首诗《年轻的城》,而且几乎成了石河子的“城诗”,所到之处,人人吟诵,诗中说:“我到过许多城市,数这座城最年轻。”那么,就其文化来说,也可以这么说:“数这里的文化最年轻。”今天的这种移民文化,主要是伴随着五六十年代兵团的产生、发展而出现的,它不同于任何一种“传统文化”以及“大众文化”,而是夹杂着各种传统文化及流行大众文化的“杂文化”。这种文化,能让来自全国各地的人在此找到自己所需要的东西,而不感到陌生。在这里,你完全可以按你“本来的方式”去说话做事,而不必担心自己会显得像“外省人”。
当然,在这些“似曾相识”的背后,作为一个多民族聚居之地,新疆对于外地人来讲主要将是陌生的,确切地说,应该是“新鲜”的。在都市中,你会在表面的现代化面纱下发现许许多多独特的文化样貌。比如,在城市的标志牌上,一般是汉语与维语两种语言;在人们尤其是妇女的衣着上,显得复杂多样,而非单一的现代“时装”;在人们的面容上,不仅有浓眉高鼻的维族、哈萨克族,也包括金发白肤的俄罗斯族,等等;在人们的语言上,则会随时听到那些操着少数民族语言的人在交谈,而外来人是听不懂的。这些,都会让你感受到异质文化的小小的冲击。据介绍,在新疆共有47种民族,而人数较多的是13个。这些民族以其独特的文化给现代化的城市点缀上了不同的色彩。而在都市之外,少数民族的人们则保留着较浓郁的民族特色,与现代化城市的生活又是两样。在这里,我们一路上最常谈到的话题应该就是族别了,就算在我们一行人之中,也有土家族、藏族等少数民族的同仁,而有关他们民族的一些话题则常被我们拿来讨论。
对于那些来过新疆的人来说,大概对这块土地都会感到似曾相识,又很陌生。但对于那些没有来过新疆的人来说,他们可能关注较多的是这里的治安情况。对历史有所了解的人,也非常关心这个问题。在内地,人们对新疆的认识中,甚至相当大的部分都是关于媒体报道的新疆的“”的恐怖行为,尤其是近几年来。人们一方面向往着这里的多元而异质的文化,一方面又担忧着这里的安危。尤其是信息手段日益发达之后,人们对这里的情况更加了解而且关心了。新疆是中国最大的省,占全国面积的1/6,资源丰富、战略位置重要,它的安危形势的确牵动着很多内地人的心。对我来说,我同样十分关注。这次新疆之行,在对新疆有个大概认识之余,也想重点观察一下此地的治安现状。
可以说,从上飞机开始,我就十分注意这个问题,留心身旁的人们的言行,尤其是少数民族的人。与此同时,以往看过的一些相关材料开始不断在头脑中显现,那么,现在新疆是什么现状呢?但时间一长,我慢慢发现,人群中衣着、相貌不同的少数民族,他们在人群中也只是普通的一员,社会平时并没有表现出多少紧张感。人们就是在自己过着自己的生活,走着自己的路。我在路上遇到不少维族人,其中有一位是在酒店门口看车的妇女,大约五十多岁,蒙着头巾,她一开始见我给她拍照,还以为是在拍她身后的东西,怕妨碍到我,就往一旁闪开,但马上发现我是在拍她时,就羞赧地笑了。她会说汉语,但音调有些发硬,她的笑是充满善意与真诚的,她说自己就在酒店工作,吃饭也在酒店,由于这里白天时间很长,约莫晚上10点才落太阳,所以下午三点才吃午饭。时间关系,没有聊太多,但她始终笑着,很真诚,她问我是从哪儿来的,临分别时,她客气地说:“祝你旅途愉快!”我也道了谢,挥手告别。很多维族人对汉族人及外来人的态度,是种“客气”的亲切。
在红山公园遇到一位姓莫的老人,今年76岁了,老家在江苏镇江,五十年代来新疆支边,也去过西藏,但最终定在新疆。问他目前的治安情况,他说,“七五”事件以后,社会安定多了,并没有大的事件发生,政府也加强了联防措施。我在新疆期间,也的确能看到比在内地多出许多的交警、武警,以及部队战士,在一些重大场合,他们会进行维持治安,也会对进入车辆进行检查。当我把这个问题提给新疆新闻工作者协会主席祝谦时,他笑着说,总体形势是向好的,并建议我深入其中自己去体会。
的确如此,新疆复杂的历史决定了它不可能在短期内就像内地城市一样简单,但它也绝不像某些人想得那样“危机四伏”。这个地方的历史是曲折的,但在曲折中是进步的,发展与团结才是主流,只有这个地方的人们,才真正了解他们最需要什么。在这里,人们最为津津乐道的是经济建设,包括内地省市的援疆项目,而不是“”及,这让一直关注该问题的我,显得踏实多了。在接下来的行程中,享受多元而新鲜的异域文化,将轻松许多。
上一篇:上一篇:江西“星子金星砚”成功正名!
下一篇:下一篇:五一假期湖北本地游受到热捧